愛來武遊-武七逃

愛來武遊
大武鄉美麗帶有詩意的景色,總是讓來東部的旅人留下印象深刻,讓大武村有著彩虹放射的門面,也大武彩虹村讓南迴公路上多了一點顏色,白天從山坡的高處遠觀太平洋,可見海岸斷岩奇景,由陽光在不同深度的反射,自然的將海岸分割成三個顏色,自然海景美不勝收,晚間換成不同的布景,明月高掛的夜空,月光映射在海平面,形成有如詩畫中的月光海,。
文 /  李玫倉  圖 /  顏俊銘

利用網路搜尋大武鄉,很多遊客是衝著「彩虹村」的名義而來。大武會成為網路彩虹村熱搜名詞,原因在於2011年,著名油漆品牌得利塗料舉辦的世界性活動「Let’s Color」 當時的活動,涵蓋台灣北、中、南、東四個部分,而大武村很榮幸被票選為東部的代表村莊。雀屏中選的大武村,彩繪的部分是在大武橋南端的大武街入口處,並不是所有村莊皆有彩繪,參與彩繪活動的約莫20戶左右。由於青年人口多半在外地工作,所以知道此消息的當地年輕人甚少。雖然在車輛往來頻繁的南迴公路煞是顯眼,但是很可惜的是活動並未繼續延伸至村莊內。

 

雖然能夠在網路上搜尋到「大武彩虹村」這個名詞,但往往遊客多半也是稍作停留拍照便離開,其實大武鄉境內有著許多能停駐欣賞的景點,「武七逃」這個名詞,便是想要利用社區報的專欄,介紹鄉內各村鮮為人知的景點亦或秘境,透過社區報介紹給在地居民甚至遊客,讓社區報的讀者能夠更深一層的認識大武鄉這個夏日焚風逼人,南迴最南端的鄉鎮。
愛來武遊

今次主題由大武村出發,大武村在先前大武社區報內容,介紹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福安宮、神社階梯之景點,也介紹了建國百年由林務局打造的國家級森林步道,而在這些景點的附近,有著一個很多居民常常路過,卻又不曾發現的秘境景點。

 

從福安宮旁的道路向上,約莫100公尺左右會遇到神社階梯的入口,也是通往林務局大武工作站的入口之一,此時再向上到盡頭,右彎後便是往金龍湖與加羅板部落的節點,這條道路在地居民很常路過,卻鮮少有人能在這轉彎處停駐欣賞風景。這個地方對於整個大武街道算是相對的制高點,向下俯視除了能一覽大武街,天氣晴朗時更能伴著鄰近的太平洋無敵海景,一望無際的海洋在天氣好時能清楚看見屬於大武村的特殊海景-「三色海」。

 

東部海岸不如西部海灘,礫石多於砂石,海浪拍打沙灘,總能清楚聽見礫石滾動的聲音,也因此有遊客總是笑稱這裡的海浪多了一個聲音。而三色海的形成,也因為東部海岸約莫離岸邊10公尺後深度便急遽下降,所以海岸的深淺透過陽光照射後呈現不同顏色,而在大雨後的隔天,岸邊10公尺內甚至會出現第四色-泥土色。夜幕降臨,在天氣晴朗的夜晚,這裡也是觀賞月亮由海面升起,由月光與海面交織的月光海美景的最佳觀賞地點。雖然大武夏天長年來皆是全台最高溫,但在這三色海美景下,放鬆心情享受著徐徐吹來的微風,體驗村莊慢活的步調,你會發現大武村庄內雖然有著古樸的氣息,但得天獨厚的景色卻也襯托出其獨特之處。

 

愛來武遊
愛來武遊_月光海

愛來武遊 – 大武啟航風華再現

愛來武遊 - 大武啟航風華再現

愛來武遊大武啟航風華再現

眾所矚目的光雕音樂祭,在縣府的堅持與鄉民們的支持之下,大武鄉熱鬧地辦了一場盛事。雖然延遲了兩次才舉辦,但是從當天參與的人數看來,縣府與我們的用心沒有白費。在南迴的最初與最終站,透過熱氣球光雕音樂會的加持下,我們相信,在未來,一定會讓更多人看見大武。午夜天嘉年華會由於天公不做美,硬生生與光雕音樂會分開舉辦,雖有遺憾,卻也是我們未來必須更努力的方向。公所除了將更用心規畫相關活動,未來也希望能用相關規劃出的活動,與光雕音樂會相互輝映,真正做出屬於大武鄉的祭典,除了讓外地的遊客能喜歡上大武這個地方,也讓我們在地的居民能夠透過活動與遊客互動。在未來,希望「愛來武遊」不能只是一個口號,能夠集合鄉內所有大大小小的力量,將其化為實際行動,讓大家熱愛的家鄉,再次重返榮景。匯聚點滴的力量,大武累積的能量終將匯流成河,一鳴驚人!

國際嘉年華熱汽球 大武鄉史上第一場

2019臺灣國際嘉年華熱汽球 大武鄉史上第一場
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,第一次在大武鄉大武尚武海濱公園舉辦,雖然前後歷經颱風豪雨的影響,順延了兩次,但終究讓這場大武有史以來第一場國際熱氣球嘉年華,如此盛大的活動完美落地。
文 / 圖  林昆緯、李玫倉

大武鄉與國際接軌

台東每年暑期熱氣球升空,受到許多國內外的遊客紛紛追球,追著每一場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,每年台東縣政府都會規畫展出新的熱氣球,這也讓追球的愛好者,每一年都會有小驚喜,今年台東很不一樣,增加了大武鄉及綠島鄉兩場熱氣球活動,大武鄉以往沒有舉辦過如此盛大的國際型活動,今年大武舉辦的的國際熱氣球嘉年華,可以說是大武史上最大型的活動,也讓大武鄉與國際活動接軌。

大武鄉有許多居民都知道台東每年暑假期間,台東縣政府會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大型活動,看到台東許多地方都有如此盛大的活動,且因為活動會吸引許多旅客前往參加,帶動在地觀光經濟發展,大武在過去有著南迴公路上風華年代的榮景,隨著時代的改變,榮景有如流水年華,但如今看到大武能有機會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,讓大武鄉居民非常期待大武的未來,也希望大武鄉每年都能持續參加台東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的盛宴。

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,大武鄉大武尚武海濱公園。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,大武鄉大武尚武海濱公園。李玫倉攝

一顆會發光的種子

發光的種子,這顆種子包覆著大武鄉未來的觀光發展,許多在地觀光發展,首先考慮到的是地方環境體質優劣,就大武的歷史地理來說,大武位於南迴公路南端,有著延綿的山脈及廣闊的大海,無光礙的星空,還有著的海平線日出的美景,而其中大武鄉尚武海濱公園有著遼闊的沙灘,許多遊客經過時會歇停片刻,拿出相機記錄下美麗的沙灘海景,大武具有發展觀光的原生景色,可以從海灘遠觀海平線日出曙光,在清晨陽光從雲中邊緣映射在大海,形成一條條柱狀的雲隙光,有如晚會舞台上的燈光特效一般,光雕漫射整個太平洋,這就是大武先天獨厚的自然體質。

大武鄉尚武海濱公園,遠觀太平洋日出雲隙光。大武鄉尚武海濱公園,遠觀太平洋日出雲隙光。林昆緯攝

尚武村落美食-劉台榮麵攤

尚武村落美食-劉台榮麵攤
顯眼的大葉欖仁樹作為招牌,藏身在尚武村的國民美食麵攤是許多人從早餐的下午茶的不二選擇。現今店名台榮麵攤由現任第二代老闆劉台榮命名,為尚武村內第一家麵店。
文 / 圖  李玫倉

飄香40年的老字號麵攤

民國53年成立至今,台榮麵攤一開始並不是以賣麵食為主業。第一任老闆劉捷元於民國40年左右來台,原先在金門服役的劉捷元來到台灣後旋即辦理退伍,轉而考任公務人員。因為當初公務人員不能兼任其他工作,家中便由老婆打點經營水果攤以及冰店。民國61年,原先水果攤開始有轉型的念頭,由於老闆本身便有著一手麵食類的好功夫,於是就由原本的水果攤轉型而成麵攤,其名”尚武麵店”,由牛肉麵以及滷味為主打,好口味很快便傳遍鄉里。當時由於老闆公務員的身分,所以麵攤皆由老闆娘一手經營,直至民國64年劉老老闆公務人員退休,才由夫妻共同經營當時的尚武麵店。民國75年,現任的老闆劉台榮與妻子結婚,店門口經營,也漸漸由第二代接手。老闆說,父輩辛苦打下的基礎,口味以及精神,都要能原原本本的傳承。原是職業軍人的劉台榮,在結婚後兩年,也就是民國77年辦理退伍回家鄉接手這間麵店,從原先的榕樹下尚武麵店,轉變成今日大葉欖仁樹下的台榮麵店,唯一不變的,便是那傳承40年的好味道。台榮老闆說,門口的大葉欖仁樹,是從民國85年種植。當時因為路面拓寬工程,原本招牌的榕樹來不及移株死亡,但是客人們早已習慣在戶外樹下享用餐點,於是便在麵攤旁種植了大葉欖仁樹,恢復客人用餐習慣的環境。麵以大骨作為湯底,其實各家都是一樣,不同之處在於各家的肉燥製作方式,那才真的是商業機密,當問到老闆自家麵攤的獨特之處,除了令人垂涎三尺的滷味之外,老闆很自豪地介紹自家的麵點餐食。有別於其他以加入醬油為主的厚重湯頭,台榮麵攤的麵食皆以濃郁的大骨高湯呈現,每個來用餐的民眾,除了點上一碗自己喜愛的麵食,幾乎都會加點一些滷味。

看見堅持的好味道

一位李姓鄉民說到,自己喜歡這間麵店,除了用餐環境乾淨舒適外,更多是因為老闆在餐點裡注重的細節,因為自己也曾從事餐飲業,看見老闆連餐點裡的配角-豆芽菜都細心挑選過,就知道這間店的用心以及老闆的堅持,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。

走過40年,老闆自接手這間麵店這些年裡,雖然總是輕描淡寫的說著自己只是將原本的味道好好的傳承,但透過一碗麵,可以看見的,是老闆對於每一份餐點的用心,以及對於自己工作的熱愛與堅持。


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,民眾享用麵食。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,民眾享用麵食。
李玫倉攝


尚武劉台榮麵攤,顯眼的大葉欖仁樹作為招牌。大武鄉尚武村落美食劉台榮麵攤,顯眼的大葉欖仁樹作為招牌。
李玫倉攝


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,民眾享用麵食。尚武劉台榮麵攤美食,民眾享用麵食。
李玫倉攝


尚武劉台榮麵攤。尚武劉台榮麵攤。
李玫倉攝

台榮麵館

地址:965台東縣大武鄉政通路25號965

電話:08979 1534

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

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

為了讓青少年走出戶外運動強身,也培養籃球人才國民黨大武鄉青工會,在大武國中舉辦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,有遠從關山池上 及長濱等12支球隊,共襄盛舉這場賽事。

文 / 圖  林昆緯


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。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。
林昆緯攝


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。108年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。
林昆緯攝

走出戶外揮灑青春熱血

據台東國民黨部副主任詹勳鴻表示,現在的學生都習慣一機在手滑著手機,不常到戶外運動,為了讓青少年放下手中3C產品走出戶外,所以於108年10月20日,在大武國中舉辦一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,希望能藉此籃球競賽,讓更多的國中青少年走出戶外來運動。談到今年的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,今年報名的隊伍非常踴躍,因為目標年齡以國中青少年學生為主,有遠從關山池上及長濱的球隊參加,而加上台東市區的國中球隊也一同參與賽事,男女生的球隊共有12支球隊參加,是今年舉辦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一個亮點。

籃球場邊教練的競賽

在今年的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,競賽過程當中,也發現12支隊伍的教練非常有看頭,教練在球場邊各施奇招,分析研究著對方的球隊,而且還要發動分析雙方應對情況,在場上即時提出進攻及防守的修正,各隊的籃球教練善於構思球員比賽狀況,集思廣益創造比賽得分效益。籃球教練善於將自己的思想和計劃變為球隊的思想和行動,提高比賽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,同時教練員還要對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充分的調度,做好各種應變準備,這也成為今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中教練群的另一個競賽。

熱血青春的快樂回憶

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,大武國中派出男籃及女籃出賽應戰,分別由大武國中籃球教練鍾志鴻教練領軍的大武國中男籃隊伍,以及大武國中籃球教練潘志萍帶領的女籃隊伍,兩支球隊參賽,在今年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中,大武國中女籃勇奪女子組冠軍,另外大武國中男籃技高奪得殿軍,這也讓大武國中的籃球校隊勝戰歷史再添一筆。在許多參加今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的國中青年中,許多國中學生都是9年級生,也就是說在國中的籃球生涯中,這是最後一次參加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,所以在這場賽事當中也格外的珍惜每一進攻的機會,奮力往前的衝刺,盡情揮灑熱血青春,也讓籃球在空中弧線,記錄著快樂的回憶。


大武國中男籃,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女子組冠軍,球隊合影。大武國中女籃,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女子組冠軍,球隊合影。林昆緯攝


大武國中籃球教練,潘志萍教練。大武國中籃球教練,潘志萍教練。林昆緯攝


大武國中籃球助教,葛旭言助教。


大武國中男籃,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墊軍,球隊合影。大武國中男籃,108年大武青武盃少年籃球邀請賽墊軍,球隊合影。林昆緯攝


大武國中籃球教練,鍾志鴻教練。林昆緯攝大武國中籃球教練,鍾志鴻教練。林昆緯攝

2019武夜天嘉年華會

2019武夜天_海報
大武鄉公所為了台東縣政府舉辦的光雕音樂節,特地規劃了「武夜天嘉年華會」活動作為暖身,當天颳起大風夾著大雨,活動因此遭受影響,但鄉長黃建賓不捨大武鄉居民的期望,帶領大武鄉公所全體同仁,啟動雨天備案,在極短的時間將活動場地轉移至尚武多功能活動中心,雖然當天下著豪大雨,但不減大武鄉民眾的熱情,讓這場「武夜天嘉年華會」活動留下深刻的回憶。

文 / 圖  李玫倉
由「樂活之舞」活動開場,瞬間將會場氣氛炒熱。當中的美聲祈福,更是讓大家聽得如癡如醉。接著的青春熱舞與小丑帶來的魔術秀,更是掀起了整場活動的第一波高潮。讓大朋友小朋友歡笑聲不斷。大武鄉除了收穫祭之外,鮮少有類似的大型活動舉辦。這次活動讓大家看見了,除了主辦單位的用心,過程中還表揚了大武國中的足球隊與女子籃球隊。大武鄉體育人才濟濟,卻因為資源缺乏,常常出現斷層的現象,表揚活動除了讓更多人知道鄉內實力不俗的體育人才,更多的是能正面肯定其表現,給相關人員一股繼續向上的正能量。
2019武夜天_大武鄉公所,雨天備案,公所同仁整理現場
2019武夜天_大武鄉公所,雨天備案,公所同仁整理現場
2019武夜天_舞研班
2019武夜天_舞研班
武夜天嘉年華會活動的尾聲,也是年輕朋友最期待的DJ電音PARTY,引爆年輕朋友熱舞高潮,雖然外頭風雨交加,卻也澆熄不了大武鄉的年輕人參與活動的熱情,最終由於時間過晚不得不提早結束,雖然意猶未盡,卻也替下一次的活動提前預告準備。
2019武夜天_DJ
月光拔河比賽,更是凝聚了各村庄的團結與向心。過程中除了力量的較勁,更多的是看見與會人員對於活動付出的熱情。活動不畏風雨的舉辦,決賽當天正是強颱利奇馬侵台之際,活動趕在風雨稍歇時進行,活動中有一支身著紅衣的隊伍特別顯眼,詢問之下原來是由延平鄉鄉長帶領著延平鄉鄉隊一起參與盛事。鄉內第一次舉辦拔河賽事能有跨鄉鎮的交流實屬難得,也看得出這次活動鄉公所的用心。拔河比賽大鳥村拔得頭籌獲得冠軍,也在活動中展現當地年輕人的團結與凝聚力。
光雕音樂節選中大武鄉作為最後一個地點,幾經波折後舉辦雖有不完美之處,但過程中可以看見主辦單位大武鄉公所無所不用其極地排除狀況,除了不可控制的天候因素,其「武夜天嘉年華會」更能看出用心之處。除了縣長允諾明年依舊會在大武鄉舉辦光雕音樂會之外,相信下一次配合光雕的鄉內活動,內容必定精彩可期。
2019武夜天_月光盃拔河
2019武夜天_月光盃拔河
2019武夜天
2019武夜天

東排灣族的年輕祭司

東排灣族年青祭司

早期排灣族祭儀文化中,部落巫師、祭司鼎盛,巫術與祭司是族人生活的一部份,族人面對人生的每一階段皆由巫術與祭司引導扶持,排灣族的文化中巫術與祭司是族人的心靈寄託,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讓現今排灣族文化傳承面臨極大壓力,因此也衍伸出許多排灣族傳統的儀式逐漸凋零;大武鄉境內許多年輕一輩為了生活離開部落,部分族人也遷移到都市發展,社會變遷間接影響部落的文化傳承,如何堅持及保存部落文化,是部落的一大課題,大鳥部落林志祥先生,將未來的排灣族祭儀文化視為未來傳承的使命。
文 / 圖  林昆緯、謝孟熹

審視自身的使命

東排灣族的年輕祭司,這部影音是由筆者所拍攝的微紀錄片,主題的背後原意是以拍攝青年返鄉的部落生活問題,但是筆者在拍攝過程,感受到大武鄉各部落中的大鳥部落,其部落歷史文化具有在地排灣族歷史特色及延伸性,隨著時代變遷,排灣族祭師所承的傳統文化逐漸凋零,大武鄉原住民傳統祭儀文化也出現失傳的危機,但由此拍攝微紀錄片中看見,大鳥部落中有著文化使命的青年,向著排灣族祭儀的意志,審視自身的使命,繼承十四位老人家的傳統經驗,希望未來能讓多人看見大武鄉東排灣族原生文化,聽見大鳥部落古謠。筆者發現以東排灣族的議題作為未來發想,大武鄉各部落都是值得被記錄下來的,未來會持續拍攝,為大武鄉挖掘出更多議題及部落紀錄

看見青年返鄉的勇氣

從影片的正面角度來看,看見的是部落文化的傳承問題,但從影片的另一個角度來看,發現的是青年返鄉的課題,而青年返鄉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因素,在這兩個的因素下,最終會反應在返鄉的生活成本上,試想這個問題後,返回到影片的報導人林志祥身上,從他口述得知原本在外地工作,維持家中生活開銷,但他放下在外打拼的希望,回到部落展開部落文化傳承的使命,雖然面臨著生活成本上的壓力,但簡單的生活,有如部落原始生活的影子,也看見他返鄉的重擔及勇氣。

大鳥部落命名傳說

大鳥部落位於大武鄉部落之一,是南迴台九線上一個具有百年文化歷史的部落,筆者自認為大鳥部落是大武鄉內一個最具歷史悠久的原始部落,而從大鳥部落耆老口述得知的傳說也好,或者參考網路歷史文章,試論追溯「大鳥」之名的由來,據大鳥的傳奇故事文中指出,在臺灣日治時期昭和12年(西元1937年)被日本人命名,但有關「大鳥」命名之由來,傳說及眾說紛紜,其一相傳大鳥此地於百年前,此山區地理環境算是低海拔,所以經常可見出沒盤旋覓食的大鳥,而大鵬鳥排灣族語稱(排灣族語:zakazakaw),據傳說曾目睹大鵬鳥啣抓著小嬰兒飛上天,族人為防範大鵬鳥突襲,均揹著嬰孩工作,其翅膀之大足可覆蓋屋頂,因此族人稱此區為「大鵬鳥的地盤」藉以命名。其二,當時部落散居的建築物都為茅草屋,鳥瞰酷似羽毛,且地形狀似大鳥而命名之。另較可考的是日據時代原居住於本部落周邊有三個小聚落,「達萬kaumaqan」位於西南方山上;「初屯pukiwngan」,位於正西方山上,「彩泉sahayasay」位於東北方山上,日人為方便統治管理並皇民化,強制族人下山聚集於本部落,並以日本國北方鄉村之地名「大鳥」命名之。其中「初屯」部落遷徙之過程,頗具故事性,初屯的排灣族人被強制下山遷居時,由於族人共生相處的動物(老鷹:qalis、狗:vatu及蛇:qatjuvi)所帶領,到達本部落時,土狗負責親吻大地,尋覓適當的居住地範圍,並由老鷹盤旋空中巡察,百步蛇則於周邊環境繞行守護,這些動物畫定勢力範圍後,初屯族人安居其中,正好位於本部落正中央,另達萬部落位於本村西南,彩泉部落位於本村東北方,共融生活迄今,本地區日據時代前稱為「笆扎筏:pacavalj)」,其意為沼澤或小盆地,與現今專家學者所謂之「沖沙堆積地」不謀而合,本部落居民仍習慣或說是偏愛以「笆扎筏:pacavalj)」為地名。(大鳥的傳奇故事,網路整理)

大武鄉最具古老的大鳥部落

相傳百年排灣族古謠 唱醒大鳥部落文化價值

影片中的報導人林志祥是位返鄉青年,從林志祥的敘述中得知,當時因為生計而離鄉到外縣市去工作,後來在一次的電話中,他聽出來是老師的小孩的聲音,後來的得知部落裡的這位老師,要他回大鳥部落一趟,因為他在部落裡有十四位的老師,這十四位老師男女都有,但都去世了,當時只剩下這位老師,所以就請幾天假回到大鳥部落,回到部落就立即前往老師家中,握著老師的手,老師回頭跟他說「就全部都託付交給你了,雖然這條路會走的很累,但是你要堅持下去」,老師交代滿多事情,大約講了三十分鐘左右,講一講老師轉頭,他就回答老師,老師點點頭,再回答老師時老師就放開手了,這對林志祥來說,最後一位老師的放手不是一個結束,而是接手部落裡的文化傳承的開始。回憶起很小的時候看到老人家在做儀式,他心裡會覺得很可怕,但現在的他卻成為他小時候可怕的對象。小時候他常常在部落裡聽到古謠的哼唱,回頭一望原來是老人家聚在一群唱著排灣族古謠,他就會跑到一旁聽著老人家唱著古謠,大鳥部落裡的老人家都會微笑著說「你們看那個小朋友又來聽我們唱古調了」,老人家認為他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孩,也從他的後腦頭髮中看見一絲異相,他有這一搓白髮,當時那一群老人家就預言他未來,會是部落裡的文化接手,此後他也從老人家的古謠歌聲當中,吸取微妙的古謠聲調,就這樣慢慢的一點一滴存入他的腦海裡,如今在大武鄉的大鳥部落豐年祭當中,隨著部落祭司的重要身分,在儀式中領唱著大鳥部落相傳百年排灣族古謠,唱醒大鳥部落文化的無形文化價值。

用生命寫下文化

據108年臺灣原住民族史及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文中指出,排灣族社會中有祭司與巫師兩種,一為祭典儀式執行者為主的祭司,二為治病、占卜為主的巫師。其中再以祭司主持祭祀規模大小,可細分出家庭祭司與部落祭司兩種,家庭祭司以主持家庭型態的各種祭祀活動,部落祭司是主持部落的祭祀活動,由於祭祀的性質不同,又有男女之分,要成為部落祭司必須經神卜儀式,須由巫師主持儀式,通常部落祭司共有二人,男女均可擔任,關於部落祭司的挑選,是以巫師神卜挑選出來,且部落祭司並不會影響其家庭祭司,不但可在自己家裡擔任祭祀活動,同樣也可受他人之僱到別人家裡執行祭祀活動。女巫的能力來源,是藉符咒的力量通求神靈而得其助力,這與一般原始民族中的薩滿是一類人物相似,巫師一職是經由師徒相傳所承,所傳承的項目有咒語、法器、與儀式等程序。(2019,臺灣原住民族史及臺灣原住民族文化)

許多部落都會有巫師或祭師,但稱呼都不同,排灣族男巫師稱為「巴拉依安」,女巫婆則稱「布裏安」,根據部落傳統習俗一說「部落祭師非出於自願選擇,而是神靈或自家祖靈所挑選」,巫師神卜揀選出來做了祭師,就要終身持受,沒有重大理由,不能半途而廢,否則會招致嚴重的疾病,甚至死亡,所以部落祭師可以說是用他們的生命為部落寫下文化及傳承。

大鳥部落青年林志祥,同時經由十四位的部落長者,相傳各祭典儀式經驗,也指出未來會繼承大鳥部落的文化重任,但是祭司必須要由大鳥部落巫師經由儀式神卜挑選出來,雖然沒有辦法如願舉行神卜儀式來正名祭司一職,但他所堅持的使命也如同部落祭司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