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「武賀呷 懷舊便當」由來

如需在這個區塊中加入任何內容,請先在區塊中新增小工具、項目列或預先建置版面配置。

大武老街記憶中的舊車站

「武賀呷 懷舊便當」這個想法到製作的過程由來,要從過去的老街記憶說起,具在地耆老的述說老街的過去歷史,曾提到在過去公路局設置大武站時,最原先位置是在老街,後來因為重新規劃後選定在大武國中前的現今位置,而當時在原先的老街這邊時,街道上人來人往的場景,一直深深刻印在耆老的心中,那時老街在繁華場景中,還是保有淳樸樣貌,真是讓人懷念。

於是在這一次的《大武老街-尋味》的計畫當中,希望能有機會來找出大武老街的懷舊美食,在本人及楊元銘主廚的討論後,逐漸形成「懷舊便當」的雛形,後來在《大武老街-尋味》計畫說明後,希望能將大武人在地文化融入在其中。

恩光書局老闆於大武老街舊公車站。張恩煌 提供

老街飲食文化的象徵

在大武老街的歷史當中,有著族群融合的歷史過往,在大武老街當中有這歷經76年之久的「父母會」,在當時的大武老街都是從外縣市移居來的居民,在大武生活久了就開始繁衍子孫後代,而當時的社會環境非常困苦,所以就大家提議「父母會」這樣的民間組織,以籌辦喪事和互助為出發點,而大武老街的在地文化就慢慢融合在一起了,建接的是飲食文化也是一點一點的融合出新的風味,是一種獨特的大武老街歷史風味。

在大武的歷史有著一段滿山都種滿鳳梨的過去,是因為當時台糖也在1957年(民國46年)7月以50萬美元的美援資金,興建完成占地數10公頃的台東糖廠鳳梨工場,同年年底正式開工生產,商品品牌名為「糖鳳」「Taisuco」,在逐步提升產能後,民國五十三年時年產量85萬箱達到巔峰,當時大武也因為這樣的情況,也紛紛種植鳳梨來供應臺糖臺東糖廠,而鳳梨的盛產也造就在地的飲食習慣,將鳳梨入菜,從這個歷史的角度來看《大武老街-尋味》,能將大武在地的歷史風味融入懷舊便當,可以讓大武的歷史文化被看見,這就是「武賀呷 懷舊便當」的起源由來。

藉由在地文化的特色讓「武賀呷 懷舊便當」更有在地風味,因此想法產生之後,加入五個族群的融合美食風格,分別是外省菜的螞蟻上樹、台灣菜的滷排骨、客家菜的鹹魚肉餅、原住民的馬告滷蛋在搭配新住民的蜂蜜檸檬香茅茶。經由楊元銘主廚的調配讓整個呈現出平衡協調的「武賀呷 懷舊便當」,這可以說是一個真正屬於大武老街的文化飯盒。 

圖/文 林昆緯 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