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武戲院-台東最南端的戲院

大武戲院可說是台東最南端的戲院,老闆蕭國書陳述說在1969年期間「大武戲院」開業,當時可容納近千人,而隨著時代的變遷,大武戲院也隨著走入歷史一頁。

大武老街-進香盛況

進香活動由於路途遙遠,通常會先以車輛先移動到目的廟宇所在地附近整隊後,再以遊行方式徒步進入抵達目的地。

大武老街-大武福安宮

大武老街最具有歷史的古蹟「大武福安宮」。日治時期,臺灣各地由於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,其中對於宮廟影響最大的,莫過於「寺廟整理運動」了。1938年,由當時臺灣總督府召集各地方官擧辦會議,會議內容授權地方政府開始整頓寺廟。原因無它,一方面是根植臺灣人民敬神尊皇的思想,由祭祀廟宇改成參拜神社,將日式生活的概念徹底導入臺灣。而原本宮廟文化就與臺灣人生活密不可分,因此也就成為皇民化運動最大的障礙。另一方面,傳統信仰對於日人而言,就是「支那的信仰」,戰爭爆發後中國與日本處於敵對,所以必須徹底掃除有關中國的信仰,所以當時臺灣各地皆有發生毀廟毀神的事件發生,大武福安宮也經歷過這一段歷史。

「大武福安宮」老街的信仰中心

傳至今傳奇的民間故事與傳說就此展開。大武福安宮原供奉主神為土地公,土地公在以農為主的大武地區一直是重要的信仰之一。由原先最早的土角厝,期間經歷日治時期的破壞而後重生,再由大武村居民集資整建廟宇。大武福安宮對於當地居民而言,除了宗教信仰之外,更是一間具有歷史回憶以及大家茶餘飯後聚會的地方,在當地居民心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
大武國小校門

大武國小的校門是過去生活在大武地區的童年回憶。

大武舊台汽站旁的小吃

公路局大武站可以說是,在同一個時期卻有著不同的回憶點,藉由年齡層的拼湊回憶,可以拼出一種獨特的回憶川流,在這回憶川流中,流著大武人的共同回憶。車站總是存著等待心情,也是每一個旅者啟程的心情,等待的延伸就是期待,公路局大武站,勾出小時候的記憶,每到春節前夕總是期待著要去台東市區買新衣服,而在公路局大武站的候車座位上等車時候,總是會聞到陣陣的香味,對沒錯就是車站旁那一鍋茶葉蛋,那滷味茶香伴著冷空氣,這就是公路局大武站一個回憶起點。

大武舊台汽車站

對於大武人來說,公路局大武站是東西交通運輸的中繼要塞,在南迴鐵路尚未開通之際,公路局大武站一直是當地對外最主要的交通方式,同時也陪伴著許多人長大。

大武老街-老街車頭

說到「大武老街」的歷史之一就會提到公車站,民國50年代前後期是「大武老街」最具代表性的時期,老街上的大武站聚集了來往的人潮,大武站讓老街匯聚成商圈,可以說是開啟了大武街的繁華年代,從耆老得知過去大武站的榮景,如今老街從繁華歸於平淡,但心目中那不變的榮景回憶還深藏於內心,從照片中可以看見當時車站內的公車,正是民國50年代的象徵。

大武老街-大武國小童年回憶

大武國小的舊址是位於再大武老街上,許多的童年的回憶都從大武國小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