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武老街-過去的大武國小

操場曬稻

據大武村村長董炎輝表示,這張照片中是舊大武國小,因為現在的大武國小所在的位置是後來搬遷過去的新地址,當時記得在民國57年期間,因為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後來才改稱「大武國民小學」,大武以前是以農漁業為主,所以稻子收割之後需要曬稻,而當時做農沒有稻穀脫殼機,大武地區能曬稻子的場地不多,所以就會借用到國小操場中間的水泥地來曬稻,看到照片會想到以前的樣子,想想眞是歲月不饒人啊。

大武老街-光復節盛大歡慶

10月25日是什麼日子,你還記得嗎

從老照片上可以看出,大武老街過去盛大歡慶光復節的場景,街頭熱鬧慶祝的盛大場面已經很難再看到,民眾也都扶老攜幼熱鬧上街。

大武老街-童年的共同回憶「慈雲書局」

大武老街歷史悠久的「慈雲書局」

「恩光書局」成立約莫在民國55年左右,起初一開始先以雜貨店的形式兼賣雜貨,後來才轉而以書局、文具行的方式專職販賣文具,也就是後來大家記憶中的恩光書局。據張恩光先生敍述,當時由於全大武鄉只有這麼一家文具行,從公家單位至居民個人使用,代表著恩光書局必須供應整個大武鄉所有的文具用品,很是忙碌。當時臺灣的經濟正在起飛,甚至有西部的業務員騎著摩托車來到書局推廣業務。民國60年左右,由於有另外的考量,老闆結束了恩光書局的事業,擧家搬遷至外地,約莫民國62年左右,才轉讓給嵇老闆,並改名為現在的「慈雲書局」。

大武老街-回憶父親

據韓東喜先生表示,在得知大武社區的年輕人要尋求大武老街的老照片,說是要拼湊大武老街的樣貌,也希望能尋著味找回老街的回憶,聽到這裡我心理就有浮現著家中一張老照片,想與年輕人一起分享大武老街過去的事蹟。

此照片中人是我父親,當時是大武派出所的工友,多年前已過世,當時我大約11歲左右,當時大武街非常熱鬧,公路局車站在派出所的斜對面,人來人往的在大武街道走著,而照片中家父因為是大武派出所的工友,要負責點炮迎接前來的車隊,記得當時是光復節,公家機關都要放鞭炮,迎接遊行車隊,但是至今已事過境遷,大武老街留下就是滿滿的回憶與思念。

大武老街-比賽

元旦跨年是指從舊的一年結束到新的一年開始,早期的台灣社會採用農曆,重視「農曆新年」,民國以後也以元旦(開國紀念日)的升旗典禮為主。「大武老街」也有專屬的元旦風格,那就是路跑比賽,從大武國小(舊)出發往橋頭方向,經產業道路向山路前進,折返中繼點為「金龍湖」,在回程經由福安宮一旁山路跑回大武國
小(舊),大人小孩都會參加,那可是一年一度的熱門賽事。而另一個球類比賽早在民國50年代就有了,老照片中的選手在賽場上盡情揮灑汗水、奮力一搏,他們的魅力除了展現在運動上,時代背景的不同也看出許多感觸在心頭。

大武老街-過去的容貌

耆老口述歷史有如光陰樹下的微風,慢慢地輕撫著我們的記憶,深刻的感受到「大武老街」特有的歷史風味,雖然老街的樣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貌,唯一沒變的是故事,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嘗,老街過去的容貌。

大武老街-光陰故事

「大武老街」有如相機, 退下來的底片裡刻畫著許多大武人的過去, 有些過去已成為
故事。每個人心裡都會存放著一台叫「小時候」的時光機器, 那是一種深藏在我們心中的時光機, 只要閉上眼睛就能穿越時空, 但需要一把時光鑰匙, 那就是老照片,讓時光之鑰引領著我們, 在一次的回到那個時光裡找自己。

大武老街-台灣最具特色的老街

細數台灣老街當中最具有歷史特色的一個老街

「大武老街」是一個細數台灣老街當中最具有歷史特色的一個老街,是台灣唯一具有百年多元文化的一個老街,老街從日治時期至今,像一個大型文化磁鐵般似的,將原住民、外省、本省、客家的文化吸成一塊,雖然各個族群皆有不同的歷史和傳統文化,但在時間的融合下,老街漸漸的形成台灣特有的老街文化。算一算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,在這百年當中醞釀出許多歷史事蹟。耆老口述歷史有如光陰樹下的微風,慢慢地輕撫著我們的記憶,這讓我深刻的感受到「大武老街」特有的歷史風味,雖然老街的樣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貌,唯一沒變的是故事,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嘗,老街過去的容貌。

台灣最熱的市集 「大武焚風市集」

焚風市集_封面

轉個彎來到焚風的故鄉歇歇腳

 大武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故事的鄉鎮,族群融合的社會結構,是支撐大武鄉居民生活的文化共識,村落小結構的文化發展,也非常有在地社區文化特質,能結合鄰近社區藝文文創帶動產業故事及文化,藉由夏日市集活動,來吸引外地觀光遊客與在地村民,市集帶來更多的互動,並且結合社群網路趨勢行銷方法,製作在地文創商品的影音行銷,為焚風38∘C市集建立成功品牌,提升社區產業競爭力。
文 / 圖  謝孟宸

由於大武鄉社區家庭皆生活貧困,經濟生活上難以自足,而在村落中有許多就學中的學童,放學後或假日時期,沒有合適的地點讓這些孩子能有課後學習,相較於大城市的教育發展,機會相對會比較少,在這樣的落後的環境上,希望提供學生一個學習多元知識的場所,給予學生其他的教育選擇權,所以透過焚風38∘C市集,帶著這些孩子們來設置大武DOC資訊展攤位,希望能透過市集活動來讓這些孩子們認識到不同的知識面向,發展具在地特色的課後教育輔導,以培育偏鄉學童,增強孩童學習能力成效,並提升學習興趣與培養自信心。

焚風市集 小農走透透!

大武鄉在地社區產業之農產品為小農規模,因規模小且產能有限,小農的經營之道就需要有獨特思維,但小農多數是中高齡的農夫,以傳統擺攤的行銷方式,間接帶來的銷售狀態,就是農特產品容易滯銷,但位居東西運輸交通的優勢,路過的遊客盛多,但多數外來遊客無法得知小農設攤的位置及產品樣式,為了凸顯在地社區小農之優質農產品,此計畫將結合主題式市集形態,以及文宣廣告行銷方式,為社區小農爭取更多接觸機會,也能累積並提升社區產業行銷力,使小農在未來更有信心推出自己優質獨特農特產,導向社區小農質化經濟。利用這次計畫整合大武鄉農特產品,重新開發包裝導入行銷策略和在地特色,幫助農民增加信心及互助獲利利潤共享。

38度C下的幸福時光

38度C下的幸福時光_封面

大武鄉位於台灣23.5°以下屬於熱帶氣候區域,特殊的地理位置,每年都屢創全台最高溫,焚風吹襲近38°C,而本鄉(社區大竹、大武、尚武)當地居民早期以農業(種稻)及漁業為主要經濟來源,小農擺攤或沿街叫賣,這些都是過去大武的社區影子,台灣社會環境的變遷,間接影響大武的社會環境,就是青年人口外移,近十幾年來大武社區青年嚴重流失,相對的社會福利等資訊傳遞,也相對的趨於劣勢,現實可見村落裡的生活年齡多為老人與小孩,且過去社區裡面的婦女,受到早期農村的社會觀念的影響,生活觀念比較樸素保守,因此透過小旗艦計畫讓大武鄉社區的社會福利,能有新的方向。

文 / 圖  張玲芬、尤音舒

媽媽手作教室

這次小旗艦38度C幸福時光計畫中,規劃了社區婦女手作班,透過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的師資安排,讓社區婦女參與這次的手作班,而主要目的是讓社區中的婦女能有信心的去嘗試新的生活,讓有經驗的媽媽授予新知或技能。媽媽手作教室是一種生活 新體驗的學習與教育,讓社區婦女能透過學習、活動、組織等的過程來啟發整個社區意識。

 

小小記者體驗營

第一屆小小記者體驗營,是由方宣喻老師以及大武鄉旅外大學生,一同陪伴小朋友參加小小記者體驗營,在小小記者體驗的過程中,方宣喻老師準備了許多攝影教材,來讓小朋友了解到早期的底片攝影與現代的數位攝影的不同之處,相較於早期的底片相機的拍攝,在拍攝環境下需要手動調整焦距、快門、光圈,才能拍出一張清楚的照片,由於現代科技的演進,數位相機的自動功能已經可以讓拍照這件事變的容易一些,但是構圖就是一個學問了,能拍出一個有趣的照片,構圖是拍攝技巧中一個有趣的自主思想,而簡易的構圖就能讓照片裡的主題更加明顯,也能輕易的述說事件的主要物件,讓相片會說話,而經由大武鄉旅外的大學生的陪同之下,讓每一位小小記者都能在體驗過程下,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一些有趣趣事情,然而在採訪之後將這些發現素出於文字,寫下整個小小記者體驗活動的感想,許多小朋友沒有過這樣的體驗,也覺得非常有趣,盼望之後還能再參加這樣的體驗營活動。

小旗展成果展

今年大武鄉舊台汽大武站所舉辦的「小旗艦38度幸福時光」成果發表,在台東縣政府社會處處長陳淑蘭及大武鄉鄉長黃建賓的協助之下,並且由三個社區發展協會一起共同規劃出一系列關懷活動,由尚武社區發展協會作為領航社區,帶領著大武社區發展協會及大竹社區發展協會,在計畫中規劃出小小記者體驗營、社區婦女手作班,主要是希望透過的課程及實務的體驗,讓小朋友能體驗當記者的樂趣,並且以實際參與現場訪問,並撰寫文章,親身體驗這整個過程,也讓社區婦女能走出來參與社區活動,以閒暇之餘的晚間時段,在計畫的安排之下感受手作帶來得成就感。